复山河

复山河

新海月1 著

类别: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9 总字数:1191302

大虞,一个历史上没有存在过的朝代。主角一朝误入其中,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朝堂博弈,尽显尔虞我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试问天下,谁主沉浮!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26104368316416.html


第一章、进京

www.bok360.cc 

    “老爷,京城真……真……”

    憋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当场暴露了武大个土鳖的本质。

    “雄伟!”

    觉察到周边投来的异样目光,李牧急忙开口补充道。

    明明大字不识一个,偏偏要装文化人。

    要不是这货身手好,有过单杀十三名山贼的战绩,李牧绝对不带他出门。

    “都别愣着了,赶紧进城!”

    说话间,李牧拍了一巴掌武大个的后脑勺,直接翻身下马。

    京城地界,最不缺的就是大人物,还是低调点儿好。

    机灵的周管事,已经先一步跑到城门口,递上了身份名帖。

    没有任何意外,在核实身份讯息后,守城军官当即放行。

    四周原本嘲讽的眼神,瞬间变成了羡慕。

    没有节外生枝,李牧一行人越过了排队缴费的人群,直接进入城中。

    ……

    一年前,他还是被裁员优化的倒霉蛋。

    市场行情不好,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没有“三贷”拖累,他这匹核动力牛马决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刚迈出第一步,就被穿越大礼包砸中,来到了大虞朝。

    一个历史书上没有出现过的朝代,政治体系和社会背景同大明有些像。

    原身是一个大孝子,严格执行守孝标准。

    亲手在父亲坟头不远处搭建一座简陋的茅屋,过上了每日睡草席、吃粗食的生活。

    无论酷暑严寒,都不曾动摇。

    坚持两年之后,终于反噬到了身体上,最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击垮。

    穿越过来的李牧自然没那么迂腐,顺势接受了家人的劝说,借养病的契机搬了回去。

    在家休养了足足大半年,身体才恢复正常。

    得益于大虞朝的好政策“卫所官兵世袭制度”,老祖宗给他留下了安身立命的根本——汉中卫指挥使。

    一个月前孝期结束,李牧就向朝廷递交了履职奏折,踏上了进京路。

    ……

    镇远侯府门前。

    “牧少爷,快里面请!

    下人不懂事,居然将您拦在了门外,实在是该罚。

    自从收到您进京的消息,侯爷就格外重视,特意吩咐腾出了雨竹苑。

    侯爷正在上朝,晚上才能回来。

    几位少爷都在书院读书,最近忙着进行季度考核,过几天才能回来。

    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要不您跟我到雨竹苑,先行安顿下来?”

    老管家热情招呼的同时,一边对没有主子出面迎接做出了解释,充分展示了豪门管家的专业素养。

    随行的下人,非常有眼色的接过缰绳,将马匹从辕门牵入马厩。

    “劳烦叔父费心了!

    走得太过匆忙,没有来得及准备什么。这些都是汉中当地的土特产,刘管家替叔父代收一下。”

    李牧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没有拒绝镇远侯的好意。

    宗族社会,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

    哪怕汉中李氏从镇远侯府分出去近百年,血脉都快要出五服了,只要两家没有正式分宗,那就依旧属于一家人。

    因为血脉枢纽的缘故,两家在政治上一直都是盟友。

    借宿侯府,既是在走亲戚,也是对外的一种政治表态。

    “牧少爷客气了!

    都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找人过来搬东西。

    牧少爷,您先随我到雨竹苑!”

    说话间,刘管家就带着李牧一行人进入侯府。

    一连穿过了十几道门,花费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抵达目的地。

    雨竹苑院占地面积不小,足有二十多个房间,中间还有竹林、池塘、凉亭,布置的很有意境。

    丫鬟仆人早早就在门口候着,桌子上还摆满了各式糕点、水果,明显是提前安排好的。

    “牧少爷,这里就是雨竹苑,日常生活用品都准备好了。

    如果您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去办。

    侯爷说了,到了这里您就和在自己家中一样,不需要客气!”

    恰到好处的凸显了侯府的重视态度,又把全部功劳归功于镇远侯。

    如此省心的下属,没有领导不喜欢。

    看得出来,这位侯府管家绝非等闲之辈。

    如果不是受出身所限,就凭这份高情商,到了官场上也能够闯出一番天地。

    “那就麻烦刘管家了,有需要我会吩咐的。

    一路奔波过来,需要洗漱一番,管家请自便!”

    李牧微笑着说道。

    听出送客之意,刘管家果断告辞离开。

    “周管事,你安排大家住下来。

    侯府之中规矩多,平常没事就在院子里活动,免得冲撞了贵人。

    尽量别和侯府的人发生冲突,有事情找我处理。”

    李牧不放心的嘱咐道。

    高门大户从不缺乏黑暗的一面,万一被人安排当了枪使,那可就尴尬了。

    镇远侯府内宅不宁,在勋贵圈子里,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哪怕远在汉中,他也有所耳闻。

    正室夫人无子,府中几位少爷全是庶出,理论上庶长子拥有顺位继承权。

    不过豪门大族最重颜面,直接以庶子身份继承家业,侯府丢不起那人。

    在这种背景下,通常会选择把庶子记在嫡母名下,充作嫡子继承家业。

    到了这一步,庶子的长幼就变得不再重要。

    谁拿到了嫡子的身份,谁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侯府夫人的态度很是冷淡,镇远侯也没有明显倾向。

    为了争夺继承权,府中的几个姨娘斗的很是热闹。

    这场闹剧,李牧可不想凑。

    自家这位叔父不到四十岁,侯府夫人还要小几岁,膝下还有两个女儿,谁也无法保证后面不会生出儿子来。

    ……

    傍晚时分,归家的镇远侯李原,略显疲惫的问道:

    “刘权,你看我这位侄子怎么样?”

    虽然是叔侄,但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五年前,上一代镇远侯的葬礼上。

    “侯爷,牧少爷这些年的变化很大。

    他这次是骑马来的,随行的人中除了一名管事外,其余人皆是悍勇家丁。

    在人情世故上,也比当年成熟的多,有几分侯爷您年轻时的风采。”

    听了刘管家的回答,李原嘴角微微一笑,随即吩咐道:

    “安排晚宴吧!”

    ……


第二章、侯府夜宴

www.bok360.cc 

    “侄儿见过叔父、婶母……”

    李牧恭敬的行礼道。

    封建王朝最重礼仪,失礼轻则被人笑话没教养,重则小命不保。

    任何超越时代范畴的出格行为,都是对自己不负责。

    “都是自家人无需多礼!

    最近这些日子,你叔父就没少念叨。

    转眼就是五年,一晃牧儿也长大成人了。

    你的几个堂弟都在通和书院,那边是封闭式教学,月底才能回来。

    这两个是你堂妹,愣着干什么,还不过来见过本家堂兄。”

    侯府夫人的话刚说完,一大一小就走了出来,齐声见礼说道:

    “见过堂兄!”

    年长的堂妹七岁,有些腼腆不好意思。

    年幼的堂妹只有四岁,眼睛珠子转个不停,脸上写满了好奇。

    “两位堂妹安好!”

    简单的寒暄之后,宴席直接开始。

    封建礼法无处不在,一大桌子的菜,只有李牧和镇远侯两人享用。

    女眷直接在后院,另外开了一桌。

    ……

    “牧儿,你对朝中局势怎么看?”

    镇远侯一开口,李牧就知道考教开始了。

    在朝堂上混,能力可以不济,但政治眼光绝对不能拉胯。

    越是政治盟友,越需要互相了解。

    一个猪队友的破坏力,更胜过敌人千军万马。

    “乱!

    朝中派系错综复杂。

    清流和阉党斗得不可开交,保守派和改革派水火不容。

    下面还有以地域形成的浙党、楚党、晋党、秦党、鲁党、徽党、辽东派……

    几乎所有的朝中大员身上都有多重标签,政治立场随时可能变化,很难给予准确定位。

    侄儿远在汉中,实在是捋不清朝中派系。

    不过争锋的主要是文官和宦官,我们武将势微已久,很少参与各方争斗。”

    李牧坦然回复道。

    大虞朝的局势之复杂,同明末有得一拼。

    官员属于哪个党派,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和所在的位置决定。

    “能够有这份认识,看来你确实长进了。

    京中的局势,比你看到的还要复杂。

    陛下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大家有些跟不上节奏,才有现在的混乱。

    不过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年少气盛,做事略微急躁了一些。”

    镇远侯的话把李牧吓了一跳,看似在为天元帝辩护,实际上语气中充斥着浓浓的怨气。

    大虞朝虽然不以言获罪,但直接非议皇帝,传了出去依旧是不小的麻烦。

    敢公开拿出来说,除了酒精的刺激外,恐怕也是不满情绪积攒到了极限。

    联想到天元帝继位后的一系列操作,李牧瞬间表示理解。

    今上继位之后,迫不及待的宣布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裁撤冗员》、《宗室制度改革》、《开征矿税》、《改组京营》……

    单独来看的话,每一项改革,都对大虞朝意义重大。

    作为和朝廷深度捆绑的勋贵,最不希望看到局势滑落,对大部分改革措施都是支持的。

    一度李原还是改革派的中坚力量,直到去年皇帝下令《改组京营》。

    当时李牧还在汉中守孝,对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反正最终结果是勋贵集团损失惨重。

    按照皇帝的意志,以十二团营为核心的京营被削减了三成编制,从京营和边军中抽调精锐组建了五军营。

    单纯的军事改组问题也不大,关键矛盾点在于人事任命上。

    五军营的主要将领多是从边地提拔,勋贵子弟只占据了边缘岗位,几乎被排除在了权力中枢。

    哪怕事后皇帝做出了安抚,可这种不信任的做法,还是令人勋贵们寒心。

    皇帝和勋贵出现裂痕,这样的好机会,文官集团自然不会错过。

    大量的资源向五军营倾斜,本就话语权有限的勋贵集团,在朝中的份量进一步降低。

    核心利益受损,原本坚定支持皇帝的勋贵们,立场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叔父,请放心。

    这次来京师,我就是为了履职,其他的事一律和我无关。

    除了等待朝廷任命外,其他时间就在府中待着!”

    李牧当即表态道。

    涉及皇帝的敏感话题,他可不敢接。

    作为勋贵集团在朝中的代表之一,镇远侯能够酒后吐槽几句没事,不等于他这个小卒子也可以议论。

    “你知道利害就行,倒也无需整日待在府中。

    一些亲朋故旧,还是需要去走动维护,不能让关系淡了。

    乡党,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进行拜访。

    现在你还不是朝廷命官,这些正常的人情往来,无需太过避讳。

    汉中卫指挥使起点不错,但发展太过局限,很难更进一步。

    等过些日子,我安排你认识一些勋贵中的实权人物。

    五城兵马司中出缺了三名千户官,陛下有意公开选拔,我准备推荐你过去试试,等过几年再外放。”

    李原笑呵呵的说道。

    看得出来,他对李牧的表现很满意。

    “叔父,这会不会太麻烦您?”

    李牧一脸为难的说道。

    在汉中地界,他这卫指挥使就是头面人物,谁都要给几分面子。

    放在京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在这权贵满地走的世界,他啥也不是。

    向上爬谁都想,可那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前世他就一996社畜,对政治的了解非常局限。

    在外面旁观,或许能够剖析利弊洞察真相,一旦深入局中那就很难说了。

    哪怕有侯府的政治资源支持,但侄子终归不是儿子。

    提供一个机会可以,想要长期获得政治资源扶持,那就太不懂事了。

    镇远侯府传承到现在,大大小小分支一大堆,光京中就有八房族人。

    类似李牧这种远房侄子,足有数十人之多,根本照顾不过来。

    “我知道你有顾虑,无需太过担心,听我安排即可!

    京中不比地方,这里局势虽然复杂,但是平台足够大,里面有大把的机会。

    在地方上努力二十年,不及在京中奋斗五年。

    哪怕外放之时官位没变,在京中结识的人脉,也能让你受益终生。

    ……”

    确定自家叔父是认真的,李牧只能打消拒绝的念头。

    看似品级下降了,但京官素来比外官金贵,实缺岗位更是难求。

    这种机会放在外面,打破头都抢不到,再拒绝就不识抬举了。


第三章、馅儿饼

www.bok360.cc 

    内宅中。

    “侯爷,你今天的表现可是和往日大不相同。

    那么多本家侄子,难道就这一个能入你的眼?”

    侯府夫人一脸疑惑的问道。

    上门走亲戚的侄子,她见得多了,其中不乏血脉关系更近的。

    大多数时候镇远侯都是礼节性的应付一番,肯私底下提点几句,都算是顾念亲情。

    “不一样!

    本家那帮侄子在我面前,一个个不是畏首畏尾,就是急着表现自己。

    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跟着附和。缺乏主观判断能力,尽是溜须拍马之辈,进入官场发展潜力也有限。

    李牧从头到尾都是不卑不亢,哪怕我故意说了一些敏感话题,他也能够保持镇定。

    既没有附和,也没有开口反驳,而是选择糊弄过去。

    对朝中局势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仅凭从外面了解的些许讯息,分析出来的结果已经接近真相。

    这种心智成熟、政治嗅觉灵敏,又对自身有准确定位的人,最适合混官场。

    哪怕现在还很稚嫩,只要进入朝堂磨砺几年,就会很快成长起来。

    最关键的是遇到麻烦事他会糊弄,懂得明哲保身,把他推上去不会给我惹麻烦。

    恰好侯府下一代成长起来还需要时间,我手头的政治资源正处于空档期,索性就给他一个机会!”

    李原笑呵呵的说道。

    受儒家宗族文化的影响,在大虞官场上提携本家后辈,属于社会常态。

    只不过受文贵武贱的影响,年轻一代愿意走从军路线的子弟数量已然不多,更多的都选择了文官路线。

    包括他的几个儿子,第一选择也是读书,希望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

    不光是镇远侯府,整个勋贵集团都在积极的武转文。

    在这方面,历代皇帝都持鼓励态度。

    凡勋贵子弟高中进士,都会受到重点培养,提拔速度比一般人快的多。

    顶层勋贵受到的照顾更多,嫡系子孙只要有一个秀才头衔,都能成为皇子伴读。

    倘若跟随的皇子成为皇帝,论功行赏的时候,通常会附赠一个进士出身。

    “老爷,牧儿也到了订婚的年纪。

    这孩子父母去的早,身边也没人给张罗,要不然我们帮他一把?”

    侯府夫人试探性的提议道。

    并非她多么看重李牧,主要是勋贵历来有联姻的传统。

    她的膝下现在只有两个女儿,都已经定好了人家,按照惯例侯府也要娶一位勋贵出身的主母。

    为了两大家族的颜面,无论府中哪个公子和人联姻,都要充作嫡子记在她名下写入族谱。

    名分一旦定下,就成了侯府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哪怕未来她有了亲生儿子也只能靠后。

    获得了合法继承权,加上妻族的助力,再想换继承人几乎不可能。

    无论平常多么有主母气度,在这种问题上,侯爵夫人还是感到膈应。

    在完全丧失生育能力前,她是不会放任这种危险事情发生的。

    即便是到了最后必须迈出这一步,为了保障自身的地位,寄子的妻族也不能强势。

    相对于侯府继承人,李牧的地位要低不少,但勋贵联姻个人能力同样是加分项。

    世袭正三品的武职勉强算入门,只要侯府肯力挺,本人再表现出不俗的潜力,成功的概率同样不小。

    “嗯!

    他父母去的早,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帮忙张罗,也合情合理。

    你先帮忙留意着,我先确定一下他身上是否存在婚约,免得闹出了乌龙。”

    李原毫不在意的说道。

    显然,他没有察觉侯爵夫人的真实用意,否则绝对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

    提携有潜力的后辈,不等于就要下血本。

    政治联姻本身就是资源的一次整合,一旦促成此事,就意味着侯府未来一段时间的政治资源要砸在李牧身上。

    膝下无子的侯爵夫人无所谓,反正她就算立即怀孕,等儿子成长起来也是二十年后的事情。

    这么长的时间跨度,能起来的早就扶起来了,扶不起来的也无需继续浪费资源。

    可镇远侯不一样,庶子也是儿子,他肯定更愿意把政治资源投入到儿子身上。

    “放心吧老爷,我绝对会帮牧儿选择一门好亲事!”

    侯爵夫人笑呵呵的说道。

    如此简单就达成目的,完全出乎了她的预料。

    常年掌管侯府内宅,对谁谁谁定下了婚事,谁谁谁还在待看中,最是清楚不过。

    订婚,乃是大事。

    该有的礼仪流程一样不能少,还要昭告四方亲朋。

    什么流程都不走,仅凭一个n年前的口头约定,就敲定两大家族联姻,纯粹是遐想。

    订婚这么慎重,退婚就更难了。

    按照《大虞律》,私约而辙悔者,笞五十。

    再许他人,未成婚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

    男女都适用,除非对方有重大过错,或者一方去世,否则提退婚先丢半条命。

    即便是能够挨过惩罚,舆论上更是直接社死,后面议亲难遇良家。

    做官更是不可能的,朝廷不选无德之人。

    并且整个宗族都要跟着受连累,子弟无论是议亲,还是走仕途,都会受到影响。

    一旦造成既定事实,就没有反悔的可能。

    ……

    回到小院中,不知道有馅儿饼袭来的李牧,开始重新调整人生规划。

    京师不比汉中老家,直接躺平混日子,他根本就没那资本。

    从行李中拿出一份名册资料,对照着最近收集到的讯息,李牧逐一开始分析起来。

    既然要在京师发展,这些人脉关系就要尽可能利用起来。

    离京去外地任职的,最先被筛选出来。

    紧接着涉及党争卷入风暴旋涡的,也被李牧筛选出来。

    然后按照官位和亲疏远近,对剩下的人进行分类。

    什么人,送什么规格的礼,这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确实功利了一些,但官场本身就是名利场。

    人脉关系在顺风的时候是加成,到了逆风的时候能发挥几分作用,谁也不清楚。

    倒不是大家不讲道义,主要是有些雷太大,卷进去就会被劈的粉身碎骨。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2610436831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