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之霹雳风云
寂静的银松森林 著
类别: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1594594
化工专业的欧阳轩就业困难,只好考了个县城事业编,做了图书管理员,不料却穿越到南宋末年的蜀地崇庆府。 此时的巴蜀大地,因蒙古人入侵而一片残破。为了活命他随同一队厢军士兵遁入深山之中。 他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现代科技,发展工业和科技,并改革政制,用热武器将蒙古人逐出四川。 南宋灭亡后,又挥军北上收复中原,将蒙古人逐到西亚和乌拉尔山脉以西。 同时开拓疆域,在美洲和澳洲和非洲建立殖民地,实现各族共和。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881810021953536.html
第一章 时空裂隙
www.bok360.cc
可能是沉睡太久的原因吧,当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扰醒时,欧阳轩一时间竟然不知身在何处,全身也酥软无力。他扭动脖子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一间昏暗小棚屋的矮木床上,阳光透过竹片编成的墙体,形成了粗细不等的几道光柱照在坑洼的泥地上,屋顶倒是由密实的芦苇搭成,隐约还能听到潺潺河水声。他挣扎着刚想起身,一阵眩晕感却随即袭来,只好闭上眼睛继续躺在床上。记忆慢慢开始苏醒。他慢慢想起了这次“五一”假期的徒步,想起自己在狂风大雨中掉进了山崖下文井江,然后被急流冲走……
欧阳轩今年25岁,三年前毕业于成都的一所二流大学,由于所学化工专业属于就业困难的“天坑”专业,在毕业季的求职中屡屡受挫,根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断了他留在大城市的念想。在父母要求下,他便考取了老家崇州市的事业编制,做了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崇州市是成都市的郊县,离主城区只有五十公里,倒也不算远。图书管理员收入不高,但胜在清闲,又与其爱看书的兴趣契合,所以欧阳轩虽然不甘心,却也慢慢接受了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他平日里无事就翻书来看,尤喜欢看历史和军事类书籍。只是其家境普通,又长着一张典型的路人脸,作为又不高又不帅的经济适用男,性格又内向腼腆,所以至今仍没有女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己喜欢的人已名花有主,喜欢自己的人惨不忍睹”。不过作为躺平一族,上班时间看书,节假日到野外登山徒步,生活但也过得自在。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次又逢“五一”假期,正是川西平原最美的季节,欧阳轩便约了山野户外群的驴友们结队到街子古镇的山中徒步。街子古镇紧邻著名的青城山,由于交通方便又依山傍水,近年来成为成都周边越野和徒步的热门地。欧阳轩由于是资深驴友,又是崇州本地人,便被群友们推为领队,负责走在队伍前列,在引路导航的同时,顺便清理道路上荆棘。
此次徒步的九龙后山地处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过渡地带龙门山脉,海拔2000米左右,虽不算高但山势险峻。旅程前半程还算顺利,但在回程路上却遇到了麻烦事。就在欧阳轩带着队伍奋力翻过鹞子岩的山顶时,天色突然暗了下来。街子古镇周边山区地处著名的华西雨屏带,天气常常是说变就变,天空可以在前一分钟艳阳高照,转眼之间便可能乌云密布。他用手中登山杖拄在地上,喘着粗气抬头望着阴沉沉天空,不禁皱起了眉头。作为资深驴友欧阳轩常在徒步时遇到恶劣天气甚至暴风雪和暴风雨,他们此次也带足了防雨设备。只是与平日的天气变化不同,今日他看见飘过来的乌云中透着诡异的蓝紫色,这让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便吆喝着同伴们加紧赶路,自己仍走着队伍最前面带路。
不多时,伴随零星雨点的山风便呼呼刮了起来,转霎之间伴随着闪电和雷电,如注的豪雨便如期而至。恶劣的天气让崎岖的道路越发险峻起来。“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从山腰到山脚这段荒野小径如同挂在山体之上,小径旁便是十余米高的悬崖,悬崖下则是滔滔的文井江水。要在平日这路虽险但对欧阳轩并不算太难,只是今日雨实在太大,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埋头寻路。走到最后一个拐弯处时,欧阳轩被一声极为巨大惊雷震得两耳发鸣,他不由地抬起头来,看到前方有一个如同房间大小的球形闪电正缓缓飘过,霎时中空气充满了奇怪味道,视野里的景色也变得五彩斑斓而又模糊扭曲。在惊惧恍惚之中他一脚踏空,失足掉下了悬崖,径直掉到了湍急的水流中。留在他脑海中的最后记忆,是队友的惊呼声。
剧烈的咳嗽声再次传来,打断了欧阳轩的回忆。他扭头循声望去,咳嗽声来自棚屋角一个衣衫破烂须发花白的老者。见他醒来,老者端来一个土陶碗递到跟前,“喝吧”。老者说话含混着奇怪的口音,虽不甚清晰但能听懂。看着掺着大豆和高粱米的浓汤,他此刻感觉到肌肠辘辘,便努力坐起身来一口气直接喝见碗底,才恋恋不舍将碗还回了老者。
“长老现在感觉可好?”老者问道。
“谢谢大爷!”浓汤下肚,欧阳轩感觉力气又回来了。“我在哪里?这是什么地方啊?”
“长老,这是永康县江渠乡”老者答道。
“永康县?我怎么没听说过呢,离街子古镇有多远?”欧阳轩挠了挠头,作为资深驴友,他对本地地理情况非常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四川和成都那里有什么永康县啊?不过,他好像哪里看到过,南宋时期街子镇确实是永康县治所在,想到这里,他想这大爷真逗,开个玩笑也一本正经。
“街子古镇?”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迷惑。
“南宋才有永康县,现在哈哈哈…….”。
“长老,这正是大宋崇庆府永康县。老汉我不会在出家人面前打诳语的”老者语气笃定。
连比带划,欧阳轩得知老人名叫王大,这里是大宋宝佑年间的成都府路崇庆府永康县,宝佑年号是王大在撑竹筏渡人时,从路人口中得知,具体是宝佑几年,作为乡野村夫的王大也不甚清楚。但从王大口中得知,其年轻时起鞑子已多次入寇川峡四路,烧杀劫掠、大肆屠戮,现在的蜀地到处是残壁断垣,早已十室九空,土地荒芜,早已不是“扬一益二”的天府之国了。
“现在留在江渠乡的,不过百十余口人”,王大满脸悲戚。虽然看到王大忠厚老实模样不像说谎,但欧阳轩并不相信他,只是认为他老糊涂了,胡言乱语罢了。
“官府不管你么?为什么不到永康县和崇庆府城去?”欧阳轩并不相信,毕竟在21世纪的中国,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他身边同事朋友遇到的骗子也不在少数。
“城中和堡寨只住官人和士卒,少许布衣也是身强力壮之辈,像我年老体弱的无用之人,不得进啊”,王大哀叹道。
在王大的讲述中,现时鞑子侦骑仍不时出没剽掠乡间,未被杀乡民要么顺河而下,到嘉定府、重庆府等地避难去了,要么躲进了山中,王大一家九口也被鞑子杀得只剩下他孤身一人。由于年龄大跑不动,也无处因为可去,便留在本地靠种点粮食,偶尔捕点鱼维持生计苟活,其身上破烂麻衣和胡乱束起的长头发也在佐证其说辞,这让欧阳轩没由得一阵心里慌乱。
在王大的讲述中,他两日前正在屋外的河边撑筏打鱼,看见远处河滩处隐约趴着一个人,便前去察看。因探了探还有鼻息,便将昏迷中的欧阳轩背回了家,到现在已过两天一夜。王大的话让欧阳轩越发慌乱,他不由双手抚头,不停地搓揉头发。手指触到剪得极短的板寸头发,让他皮肤微微刺疼,他现在明白王大为啥叫口口声声他“长老”了。就是这板寸头和奇怪服饰和奇怪行囊,让王大产生了误会。因为在这河上游三十里山中,有个化成寺颇有名气,虽是战乱时期,仍不时有游方僧人来此拜访。王大误将他认为是落水的游方僧人了。
第二章 白手穿越
www.bok360.cc
和王大交谈得越久,欧阳轩便越发心惊。他下了床,强稳住身形,急急推门出屋。门外几十米便是条宽约两百米的大河,远方不远处有两条稍小的河一左一右汇入眼前大河,形成了面积巨大的河汊,而河两岸则长满了密密的芦苇丛。河岸外膏肥的平地里,长满了浓密的灌木和蒿草,只有杂草稀疏处,有着零星旱稻和高梁地块。这景致很陌生,但地形地貌却又让欧阳轩感到一丝莫名熟悉,特别是那三条河相交之处,让他想起一个家乡的景区——号称小成都的元通古镇。作为崇州本地人,他常带外地朋友到元通古镇游玩,那里著名的景点便是味江河、泊江汇入文井江的三江交汇之处。他又仔细看了地形,是了,除了三河汇合处的半岛上没有高耸的元通塔,除了河上没有铁索桥,除了河上的水鸟没有这么多、水量没有眼前水量大…….
越仔细对比欧阳轩越慌乱,从地形和河流来看,这真太像是元通古镇,虽然和他记忆中繁华的元通古镇景区完全不一样。莫非自己真的穿越时空了?这不可能!他惶恐地想道,不就是假期徒个步,不就是遇到个球形闪电么?怎么好巧不巧就遇到个联通平行宇宙的时空裂隙?更倒霉的是这个时空裂隙,将他传送到了南宋末年。谁都知道,南宋末年的四川是抗击蒙古的主战场,生灵惨遭屠戮,人口十不存一,是个悲惨的乱世啊。“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不,这不是真的!我要回去,我要回到21世纪的中国,我要当个幸福的躺平一族,我要当咸鱼……
大脑一片空白的欧阳轩,摇摇晃晃地回到棚屋,有气无力地和王大打了招呼,便歪倒在木床上。不多时,竟然又沉沉地睡了过去。他做了个长长的梦,梦见了父母,梦见了他暗恋的女神,梦见了璀璨的城市灯火、林立的高楼和拥挤的车流,梦见了健身房里的靓女型男,梦见了热气腾腾火锅和甘甜的冰淇淋……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欧阳轩都瘫躺在床上,虽然早上第一缕阳光射进棚屋时他便醒了,但全身仍感觉虚弱无力。他便索性仍躺着床上,思考着下一步怎么办。此次欧阳轩失足掉落悬崖,又被江水顺流冲下,虽然想起来仍然惊恐后怕,但所幸身体并无大碍,只有几处小的擦伤。但可能穿越时空掉落到另一个平行宇宙的精神压力,让他感到惶恐、紧张、浑身直冒冷汗。王大也并不管他,除了中午回家煮食了混合着野菜和粮食的鱼汤外,兀自在户外劳作。欧阳轩在喝了鱼汤后,体力又恢复了不少,但头脑里的念头和思绪仍混乱如麻,不觉中又昏昏沉沉中睡过去了,在时睡时醒中度过这一天。
第三天早上醒来时王大又不在棚内,估计是出去劳作去了。他在棚屋角落里找到了自己的军绿色登山包,清理下了物品。手机已不知掉那里去了,除了身上穿着的冲锋衣裤和鞋子外,登山包里还有一个头灯,一把折叠式多功能工兵铲、一张救手毯、一条高强度钢丝攀岩绳、一个急救包,一件抓绒保暖衣,两瓶运动饮料,还有车钥匙和两盒已泡水的军用压缩饼干。
在清理物品的过程中,欧阳轩已决定等王大回家向其辞行后,就步行到街子古镇去。他的车还停在景区停车场,如果到了街子古镇找到车,那就当这三天的经历是南柯一梦,如果街子古镇的方向和位置,是王大口中永康寨的所在地,那就只有认命了。到现在为止,欧阳轩仍不能完全相信自己这离奇的经历,他心中仍存在着回到21世纪的一丝幻想与希望。
组装好工兵铲,又吃了半盒泡水的压缩干粮后,他将剩下东西重新整理装在背包,又拿出一包压缩干粮放在床上,准备等会儿给王大,作为感谢之礼。除了工兵铲,他身上实在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了,这个工兵铲组装好后长达1.5米,用起来颇为称手,他得带在身上。如果真是穿越到了乱世,这东西至少可以防身。
直至中午时分王大才回来,手里提出两条半尺长的鲤鱼。趁老人生火煮鱼汤的当口,欧阳轩向其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将压缩饼干递了过去。见王大疑惑看着手中的饼干,欧阳轩拿过饼干打开包装,并取下一角递给王大,自己也取下一小块放入口中。王大见状也将饼干放入口中,咀嚼两口后,那布满皱纹和悲苦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也是欧阳轩与老人相处的三天里,第一次看见他笑。
喝完鱼汤,王大便摇着竹筏将欧阳轩三河汇合河汊处,涉过浅水穿过浓密的芦苇丛,又走了约半里路,才走到王大口中的官道上。这所谓的官道不过两三米宽,又长满了荆棘和杂蒿,只能勉强行人。
官道向西北方向延伸,按照王大的说法沿此道前行三十里,在味江河出大山处便是永安县城,这与欧阳轩记忆中的街子古镇方位倒是一致。在午后强烈的阳光中,他辞别老人,朝西北方向走去。
第三章 路遇官军
www.bok360.cc
夏初的成都平原本应是麦豆结实的季节,但欧阳轩两眼所见却是杂草丰茂的景象,路旁丛生的荒蒿达一人多高,只能依稀能看昔日农田样子,有的荒芜日久甚至长成了小树林。道路旁的农田和小溪中不时露出白森森人畜骨架,看得欧阳轩头皮发麻,不由加快了脚步,走得一路汗流浃背。当走到一座倒塌的桥梁前时,已是太阳西下时分。虽然时日不早了,但欧阳轩还是决定休息一下。作为一名经常长距离徒步的驴友,他的行走速度不慢,他估摸着自己三个小时左右,只剩下大约几里路了,在天黑前到达街子古镇问题不大。
欧阳轩刚坐着路边,正清理鞋里小石子,身后杂草丛中突然窜出两个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扑倒并结结实实的捆上。这两人面目精瘦,身着破旧麻衣,脏乱的头发绾在头顶,每人都拿着一把长刀。正在他惊恐打量间,道路两旁草丛中随即走出几十个拿着刀矛和盾牌的汉子,陆陆续续都围了过来。随即他被推到一个貌似首领的高大黑脸壮汉跟前。
“你是哪里人氏,到那里去?”问话的黑脸壮汉身着一件陈旧的半身皮甲,除了手中拿着刀,还背着弓箭。他在这群人中个子最高,也最强壮。用闪烁着精光的双眼俯视着欧阳轩。欧阳轩身高约1.7米,黑壮汉比他高了一点,估计有1.75米。
如果说自己是穿越者,要说服眼前这群拿刀枪的人根本不可能。还躺在王大家的木床时,欧阳轩便认真思考过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他准备的说辞是自己父母原本是崇庆府晋原县人,在蒙古阔端屠蜀时全家逃乱到黄州,又因家贫缺食,自幼被父母送到龙虎山出家。因父母思乡心切自己又凡心未断,便请了度碟做了云游僧人,回晋原县代了父母思乡之情,现正准备去永康县西北山中的化成寺。欧阳轩能编出如此说辞全因其职业原因——崇州自唐朝开始称为蜀州,大诗人杜甫等人曾在此为官,“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便是大诗人王勃为好友杜甫送行所作《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之中的名句。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蜀州以高宗潜藩于此乃升为崇庆府,以示崇庆之意,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在此任通判。作为图书管理员,欧阳轩对崇州市的这段历史颇有些研究,并由此对南宋史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故其说辞也符合史实,要糊弄这些执刀拿棒的汉子倒也不难。
“嗯,你的话倒有荆襄口音”。听完欧阳轩的话,黑脸壮汉还没有说话,旁边一个精壮的秃头中年男子说道。“那是当然,湖广填四川嘛,我的家族就是自湖北孝感的移民”欧阳轩暗想。“押队大人,他的东西全在这里了!”旁边有人已将欧阳轩包里的东西全部翻了出来,正在一一细看。
“这些东西是何用?”黑脸壮汉问道。
“这是我防身的武器”,欧阳轩盯着工兵铲说,游方僧人带着武器防盗匪和野兽实属正常。
“这是我师父从遥远的西方带回来的法器……..”对于头灯、饮料瓶等物品,欧阳轩如是解释。
“快给长老松绑”,黑脸大汉喊道,其实看到头发和装束,他也如王大一样,先入为主认为欧阳轩是游方僧人,又见他回答言词有理,仪态得体,便不再怀疑。又得知他要去化成寺与自己所去的地方同向,便邀他一起同行。
一路同行,一路攀谈。在交谈中欧阳轩得知,今年是南宋淳淳祐年,欧阳轩用历史知识换算了下即是公元1257年。带队的黑脸壮汉叫李爽,是崇庆府的一个名巡检。巡检本是负责乡间治安的官员,此次却是奉崇庆府潘统制之命到永康县各个堡寨征粮的刚才说欧阳轩有荆襄口音的秃头中年男子叫余柱,是崇庆府厢军的押队。南宋军队分为中央军禁军和地方军厢军,按军制则是10人为一火,50人为一队,队长职务名叫押队,副手职务名叫拥队。按南宋官制李爽虽只是一名从八品官员,但可按上司授权带着一队甚至更多的兵丁履职。李爽带着征粮官兵从重庆府城出发,在沿途堡寨并未征到粮食,倒是险些被在乡间剽掠的蒙古游骑发现。
从李爽和余柱的口中得到的信息越多,欧阳轩就越发心凉,他知道自己大概率真的越穿到另一个平行时空了。昨天躺在床上思考这个问题时,虽然觉得忠厚的老人不太可能说谎,但他内心仍有一丝侥幸,自己不可能这么倒霉,真的就穿越了吧?万一王大是精神病患者呢?万一王大的棚屋周围景色只是和元通古镇景致高度相似呢。
在离永康城寨大约还有二里地已是黄昏时分,远眺前方已能隐约看到山脚下的永康城墙。这时行进队伍不知何故停了下来,走在中间的李爽和余柱见状便往前走去,欧阳轩也紧紧跟着,准备上前探个究竟。
三人扒开人群走到队伍前面,才发现停下来的原因。原来此处由于地势平缓,横穿而过的河流在此形成了长达数里、宽达几十米长的低洼水泽,唯有官道经过处形成了十余米宽的较窄平静地带,但横亘其上的石桥已被洪水冲毁。上游宽阔河面的水流,在流经石桥狭窄地带时,形成了既深又急的湍流,根本无法涉水过河。
“可否泅渡过河?”李爽问道。欧阳轩随他环视了一圈,目光所及的兵卒全皆面黄肌瘦。按李爽余柱的说法,长期战乱导致的粮食不足,即使是兵卒,也是勉强能果腹而已。
“巡检大人,上游三里有个桥梁可以过河”,旁边有个兵卒答道。
正在这时,余柱突然脸上出现异色,他做了个禁声的姿势,伏地将右耳贴在地面,片刻之后随即起身急急大声说:“有鞑兵的马队朝这边过来了”。欧阳轩知道,宋人称草原上的蒙古人为鞑子,余柱口中的鞑兵便是蒙古兵了。
余柱的话让队伍顿时慌乱起来了。整个崇庆府也只有十余匹战马,那些都是潘统制及其亲信的坐骑,平时视若珍宝,并不轻易使用。大家都相信,此时出现的马队那只能是蒙古人在乡间剽掠的游骑了。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88181002195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