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时明月之政
想吃就吃牛肉 著
类别:科幻灵异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2076572
好消息,重生到了秦时明月的世界。更好的消息,重生成了政哥。这是个剑与死亡的世界,男人的世界。 无比美丽,又无比残酷的世界。道德光辉下有多少是利益的纠葛?重生成了婴儿时期的嬴政,该怎么样书写新的传奇? 这个时代充满了战争与厮杀,阴暗的角落里布满虫豸。有着最卑劣的拟人货色,也有着最高尚的道德光辉。 有些人为了权利与天下,有些人为了理想与责任,有些人为了生存与希望,还有些人……就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一切开始改变……因为,朕来了。 天下、美人、宝剑,朕、来了。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517079557980160.html
关于秦始皇的称呼
www.bok360.cc
致亲爱读者老爷们的话:
关于秦始皇的称呼,在此和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以上便是‘嬴’姓的来源。
‘嬴’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当时最尊贵的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如下:姜、姬、嬴、姒、妫、姑、妗、妊。
从字形构造也可以看出,当时是处于母系社会。
在母系社会是有姓无氏。
经历时代演变,尤其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后,在当时连姓都是只有嫡长子能继承。
比如周朝天下只有周天子能是姬姓,而其余的分封到各地的周王朝的宗亲们在这之后就不能继承这个姓,而是只能利用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别的特征来重新取名,这就是氏的由来之一。
同时一些国君为了赏赐臣子的功劳,也会赐姓(一般也都会有封地),这是氏的另一种由来。
比如商鞅就是如此,因为被封商地而被称为商鞅,尊称商君,可是人家却是叫卫鞅的。
‘氏’的由来往往是要么出身高贵,要么立下大功从而高贵,往往只有贵族有氏,平民是没有的(甚至姓都没有)。
氏本身就代表着荣耀和高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男性就以氏为姓(因为代表着荣耀高贵)。
例如秦国王室(仅限男性):嬴姓,赵氏,名政。那么他对外的自我介绍一定是秦国赵氏、政。
关于始皇帝氏的考据如下:
同样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大家请看我重点分段的那几句。这就是赵氏的来源。
请再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生于赵国邯郸,“及生,名,姓赵氏”,使人误认为其以出生地为氏。
据《秦本纪》可知,秦国公族为赵氏,始于造父,并非只有秦始皇一人以赵为氏,也并非因为生于赵国而姓赵。
因为生于赵国而姓赵是不可能的,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当时他父亲虽然在赵国是质子,但依旧是秦国王室这种高级贵族出身,是不可能草率用姓的。
同样因为是父系社会,所以女性地位降低了,是不能用氏的,只能用姓。
因为女性是要嫁出去的,所以父系的荣耀跟你没关系。
例如:如果是秦国王室的公主,那么她对外的介绍就是:秦国嬴姓名谁谁,某某之女。
总结下来:按照战国时的规矩就是男性‘氏+名’,女性‘姓+名’。
也就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废了六国的贵族(当然,他们的国家都被灭了,承载他们荣耀的土地都没了,自然氏也就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姓氏逐渐统一,合为一体,不再分那么细致。
所以在本文的时间线,赵政刚出生,刚开场称呼主角‘赵政’才是正确的。
当然,到了现代叫嬴政、赵政都是正确的。因为已经姓氏合为一体了。
楔子
www.bok360.cc
这一天,
朕终于灭了六国,
一统天下!
为这一天,朕等待太久了。
咸阳宫终于成为了天下的权力中心,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帝站在这里!
这个夜晚,站在宏伟的宫殿之巅,俯瞰着这片刚刚一统的天下,心中涌起难以名状的情绪。
夜色如墨,繁星点点。
月光照耀着皇帝坚毅的面庞,目光深邃锐利,他看着缓缓流逝的历史长河,也在看向未来的辉煌。
此刻的他,内心充满了豪情与骄傲。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每一日都不曾懈怠!
自律到自虐!终于换来了这一统的天下。
掌握了这片庞大土地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威严,整个天下都在掌中!
这无比的权力如同美味的烈酒,令他心神沉醉不能。
他缓缓向前伸出手,抓向天空,仿佛日与月在他掌中。
突然哈哈大笑出声,豪放狂野的笑声响彻章台!
一旁的内官和卫士齐刷刷跪下,深深的匍匐在地上,在皇帝的威严下,汗水打湿他们的衣襟。
空气那么的安静,只有风在呼啸,为皇帝的大笑增威!
“拿酒来!”
一旁的内官立刻跑着取来,跪在皇帝一侧,高高举起食案奉上。
这是他来到这個世界第一次饮酒。
酒不醉人人自醉,此情此景皇帝不愿再克制自己。
此时心醉,也想身醉!
朕心中曾有一位美人。
什么样的美人?!
请君一观:
视之兮恍惚,伊人兮梦景,
谪仙兮魂迷,月神兮乱情。
如圣画师笔难下,千古诗圣词难得。
谪仙见之乱神迷,姮娥会窥羞惭薄。
天地集灵秀,山水孕华英。
日月成造化,万物尽齐精。
一念可蠹国,岂需妲己数载祸?
西子相易身,越王失国不舍得!
惊问:佳人若何?
曰:
静女姝娈,琢磨圭壁,
硕人其颀,荷华隰央;
环佩瑽瑢,轻袂飘扬,
瑰姿令群,红蕖馥长;
雾鬓风鬟,似玉生香,
婀娜闲行,仪态万方;
纤楚蜂腰,良质千章,
不盈一握,花间悠扬;
螓首蛾眉,肩削素赏,
邦媛清颜,玉颈秀项;
十指柔荑,冰清丽泽,
腕白肤玉,凝酥雪霜;
眉如远山,青黛婉张,
剪水雨瞳,顾盼还光;
点樱绛唇,口脂含香,
编贝皓齿,纤雅珪璋;
音清灵啼,悠转婉长,
明珠玉盘,盈耳洋洋。
远观兮皓月,星随兮旋荡;
照水兮春阳,凝妆兮无双;
凤翥兮龙翔,绰态兮流光;
新沐兮幽兰,隐香兮自芳。
佳人兮静若何?娟娟兮空谷春松之明秀;
佳人兮气若何?霏霏兮凛然寒梅之清绝;
佳人兮神若何?节节兮青山修竹之凌云;
有仙人诗云:
遨游降兮留望,潇湘波兮扶愁。
天云灵兮蔽日,钟览独兮无余。
华昭昭兮琼瑶,璆锵鸣兮琳琅。
秋兰碧兮素赏,风菡萏兮沉香。
视之连兮恍惚,徨伊人兮梦往。
娱美人兮浩歌,竦长剑兮倡武。
长太息兮将返,出不言兮难辞。
荒忽哀兮归流,思恋忘兮还往。
若何若何?
回眸一笑百魅生,乾坤日月无颜色。
秀色绝伦折今古,天地人间不再得。
自然是只有天下的化身,才能是这般的美人!
如今,这样的美人,已经在朕的身下!
关于赵姬
www.bok360.cc
关于赵姬,我们从正常逻辑分析一下哈,我觉得赵姬是正常人,不是疯子,只要不是疯子就是有逻辑的。
现在我们就从现存史料以及正常逻辑推断一下,请注意,以下结论皆是根据现存史料和合理逻辑进行合理推断,乃是我一家之言,可以探讨,也可以反驳,但是不接受非现存史料以及非合理推断(尤其是拿各种野的不能再野的野史以及其他作品的赵姬来反驳),谢谢理解。
先说结论,个人结论:在我看来赵姬就是个典型的小女人,普通的女人,并且有些没有安全感,缺爱,虽然不太聪明,但是不狠毒,也不YL,也不S。
很多人对赵姬的黑点,以及刻板印象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1、舞姬出身
2、嬴政身世之谜(这一点不在论述)
3、子楚死后和吕不韦私通
4、嫪毐事件
以下是论据:
1、嬴政出生那年,子楚22岁,赵姬的年龄比子楚大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正常推断,嬴政出生的时候,赵姬18~20岁是合理的。
嬴政不满三岁的时候,子楚逃回秦国。也就是赵姬孤儿寡母在赵国,也就才21~24这个年龄,在现在也就大学刚毕业,刚实习。
他们原本在赵国的生活环境肯定是没有我这本书里面写的,过的那么舒服,那么好的,而且一定是有生命危险的。
这期间足足五年,但是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这种环境下一個人带着一个孩子长大,说实话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这可以合理推断赵姬的性格是有一定的韧性的,并且本性不坏,起码是个合格的母亲。
历史有说法,赵姬可能是赵国的大族出身(不确定)。从她成为舞姬,又被吕不韦送给子楚,计算她的年龄,属于一直是随波逐流,身不由己,再加上子楚抛妻弃子,可以合理推断,这是她缺失安全感和缺爱的原因。
2、很多人觉得赵姬S的原因是她舞姬的出身,但是有一说一,那时候大户人家里面养出来的舞姬是宝贵财富,不是普通人印象里的普通消耗品。
否则是不可能让子楚把她立为夫人的,有儿子也不行,王室公子没那么随便,人家再落魄,也不是没见过没吃过的。而且历史也有说法,赵姬是出身赵国大族(不确定,但是这一点不是很重要)。
3、子楚是35岁没得,也就是赵姬当寡妇的时候,也就是30出头,绝对不会超过35岁。
在此之前,也没有任何污点。
而且还有一点,赵姬守寡的时候嬴政继位,身为秦王,肯定是事务繁忙,当时那个特殊的环境,乱七八糟的事肯定很多,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忽视了赵姬。
缺爱的女人会自己找爱的,而当时赵姬的权力是极大的,秦王尚未亲政,王太后权力极大(凤印是可以调动军队的),可以参考宣太后(只论权力,不谈能力。有宣太后权力一半都很夸张的。)
之后和吕不韦那点事,也不能说人家YL或者S啥的,毕竟也算是前夫哥。
即便是算上嫪毐,她这一辈子满打满算,也就3个男人,有一说一,这跟YL和S绝对是沾不上关系的。
请注意,赵姬在跟随他们三人每一个的时候,都跟别人没牵扯,不是同时勾搭着几个人。说不上从一而终,但是绝对算不上YL。
这个年纪的女人,加上她大概率缺爱缺安全感的经历,孤单寂寞找个依靠,或者说找个男人不是什么过分的事。
当时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宣太后芈月也照样有找男人生孩子经历,这不是什么不允许的事。
4、最大的问题就是嫪毐。
她跟嫪毐孩子都生了两个,嬴政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嬴政都没说啥,直到嫪毐越来越过分,甚至造反了,才彻底动手干掉嫪毐。
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秦国的政治体制,可以确定,嫪毐在秦王面前是没有任何反抗余地的。造反不可能成功,纯属是嫪毐极其愚蠢,不自量力,如果只是当一个普通的男宠,啥事也不会有。
同样,如果赵姬不是遇见了嫪毐这个坑货,她大概历史上不会有这种恶名。
历史上没有写赵姬任何主动作恶的事,她就是典型的小女人,对自家男人好,啥事都随自家男人,根本不管做什么事,凤印都给嫪毐了。
历史书也没有写过是赵姬支持嫪毐造反,嫪毐是从赵姬手里得到了权力,但是嫪毐的权力根基是赵姬。
也就是嬴政亲政后,太后和相国的权力都被收回。也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下,嫪毐不愿意放弃权力,才猪油蒙了心想要造反。
当然,里面也可能有嬴政别的算计,但是从没有写过是赵姬支持嫪毐造反的。
资治通鉴原文很明显:‘毐惧,矫王御玺发兵’
史记原文:‘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
一个‘矫’字很明显。
这一点史记和资治通鉴可以侧面证明,他们母子关系挺好,没想象中那么差。
干掉嫪毐的当年,嬴政把赵姬赶到雍地的萯阳宫居住,但是没多久,就在当年!就给接回来了!
如果真是赵姬支持嫪毐,不可能当年就给接回来,而且请看资治通鉴下文:
‘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
母子两人有感情的,大概率赵姬不知道嫪毐谋反这事,之后才知道的。
别说有人劝,嬴政这人,他要不愿意,谁劝也不好使!
综上所论:赵姬的刻板印象YL,S,狠毒等,都经不起推敲,主要还是被太多文学作品引导的。
赵姬这人不聪明,政治觉悟低,但是并不坏,也不YL,也不S。
典型的缺爱小女人,她缺一个真正爱她,不瞎折腾的人。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51707955798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