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吃不起肉肉 著
类别: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789460
穿越成李世民的小儿子,李明觉得,其实开国也不难,只管闷头打仗就行。 而当皇二代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由于皇帝老爹是政变上位的,导致宫中的有为青年和有为中年们蠢蠢欲动,波诡云谲,一步差池便是杀身之祸。 李明不想卷入政斗旋涡,李明摊牌了。 “父皇,我不想当亲王了。” “吾一片赤诚,却总有虫豸污蔑寡人有不轨之图。” “前日,将士将黄袍披在朕的身上。太上皇陛下,这是何意呀?”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434951134617600.html
第1章 逆子!
www.bok360.cc
贞观十四年。
当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在丝路沿线进行文化交流、顺便灭了高昌国的消息传回长安,并没有在民间引起波澜。
一方面,自当今圣上继承大统,大唐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字面意义的赢麻了。
另一方面,连年用兵,百姓也疲了。
朝廷威震西域,和我月薪三百文有什么关系?有钱搞面子工程,不如免我三年租庸调。
太极宫,两仪殿。
当今圣上正与心腹重臣进行严肃的讨论。
“啊哈哈哈!咳咳……”
李世民拿着战报,不禁笑出声。
但看看正襟危坐的众爱卿,硬是把飞扬的眉毛熨平,风轻云淡地点点头:
“嗯,打得还行。”
魏征眉头一皱,上奏:“陛下……”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所照,霜雪自灭!”李世民还是没绷住,用战报拍着手,笑眯眯地问:
“这首高昌童谣,玄成公觉得如何呀?”
都亲密地用魏征的字来称呼了,李世民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半年前,高昌国切断丝路、疯狂挑衅大唐时,就是这帮文官以后勤、财政为由,拦着不让打。
你看,还不是朕英明神武、力排众议,半年速通西域。
诸位爱卿再来进谏啊,来呀!
李世民觉得自己获得了免喷特权。
群臣的面色更为严峻。
陛下飘了,膨胀了,要行隋炀秦皇、桀纣故事了!
百官之首长孙无忌摸着下巴,望向房玄龄。
老油条半闭着眼,装没看见。
还得是魏征来做这个扫兴的刺头:
“处置高昌事关重大,应在明日的大朝会由百官讨论。
“臣等今日承蒙陛下召见,为的是另一件大事。”
李世民的表情立刻晴转多云。
长孙无忌顺滑地接过话头:
“确如魏公所言,陛下第十四子李明,到了该分封的年纪了。”
按惯例,皇子三岁封王,皇女三岁封公主。
不过,诸皇子中年龄最小的李明,如今已过垂髫之年,却依旧没有封赏。
提起李明,李世民不禁叹气。
“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作为骑术高超的马上皇帝,李世民子嗣众多,个个都是腹有诗书、孝悌忠信的大孝子。
唯独这个李明,顽劣不堪、无法无天,让他最是头痛。
况且此子身份特殊……
房玄龄率先表达意见:
“立国以来,圣上的子嗣、有功的宗室,无不封王。若唯独缺了一位,不但容易引起好事之徒对后宫的非议,还会让人质疑陛下的公正。
“长此以往,大唐要完。”
萧瑀几乎是立刻反对:
“无功授禄乃祸国之道。若按房仆射之策,大唐要完。”
被尚书省同僚激烈攻击,房玄龄面无表情,闭目假寐。
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反驳道:
“分封实边,既是陛下彰显仁德的举措,也能降低治理地方的成本,怎么能说是祸国呢?”
一提分封,作《封建论》的李百药立刻不困了:
“都什么年代了还裂土分封,怎么不索性结绳记事呢?刻舟求剑,大唐要完!”
两拨人唇枪舌剑,捉对厮杀起来。
李世民头疼扶额。
明明打了胜仗,怎么突然就要亡国灭种了?
由头是谁来着……
都特么赖李明。
“惟望陛下圣裁。”
长孙无忌为这场辩论作总结陈词,摸着下巴望向圣上。
李世民一时语塞。
要说这位六边形皇帝有什么不擅长,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宝贝儿子们的关系。
除了最不肖的幺子李明,连原本的乖宝宝、太子李承乾,最近的行为都乖张起来。
唉,若使观音婢仍在,有她主持后宫,哪会闹到外臣耻笑的地步……
一想起糟糕的父子关系、猝然薨逝的文德皇后,李世民顿时忧郁起来,灭高昌的最后一点好心情也烟消云散。
都特么赖李明。
“此事……再议。”李世民揉揉眼睛,“朕的事多,朕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
比魏征还刚猛的铮臣唐俭不忿道:
“帝王无家事,陛下如此拖延,就不怕酿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吗!”
这是轻易不能碰的话题,李世民顿时色变:“唐尚书,你说什么呢?”
长孙无忌立刻打圆场:“茂约说,陛下高见。”
小朝会不欢而散。
李世民一手搭着龙榻的扶手,气不打一处来。
封王?封个屁!
若不是当了皇帝、得讲体面,打了一辈子仗的天策上将一定现在就冲进后宫,让那不孝子体会父爱的厚重。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严肃地上殿,跪在殿前。
看到来者,散朝的群臣疑惑地窃窃私语,李世民也疑惑地挑起眉毛。
老人是大儒孔颖达,孔子的第三十二世孙,是为诸位权贵子弟讲课的。
其中包括李明。
包括李明……
李明……
李世民莫名有种不祥的预感。
“冲远公,你这是……”
孔颖达苍老的肩膀突然剧烈颤抖起来,
“老臣……乞骸骨!”
李世民瞳孔一缩。
逆子……
逆子!
…………
片刻前,小学。
大唐尚未发展出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此“小学”非彼小学。
而是秘书省所属的初等教育机构,招收的学生无不是皇室宗亲、勋贵子弟。
因此,小学是当时全大唐、全亚洲,也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初等学府。
在这片学术圣地,到处是孩童的朗朗读书声。
“《彼阳地·赠房遗则》~碧阳若至~初升东曦~你浮木似乐。”
一位胖乎乎的熊孩子站在案台上,对坐着都比他高的另一位大孩子一顿吟诗作对。
被喷的大孩子叫房遗则,作为相爷房玄龄老来得的那个子,他哪受过这鸟气,忍不住回怼:
“李明你说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孩子、皇十四子、未来的曹王殿下李明一脸无辜:
“念个诗而已,你急啦?”
房遗则不由得握紧了双拳。
李明继续抑扬顿挫地念他那首祖安名诗。
“飞舞飒蔽,似玛瑙檀……”
“你够了李明!”
房遗则噌地站起来,比台子上的小李明还高一个脑袋。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着对号入座,听我把诗念完。”
“臭小子!我入、我入你……”
最后一点清醒让房遗则欲“妈”又止。
不能误伤了李明的家人,尤其是他那位不可言说的老爹。
否则就“全家伏”了。
为了九族的健康长寿,房遗则忍得满脸通红,指甲在掌间都掐出了印子。
一个拖着鼻涕的孩子拉拉李明的裤腿。
“明哥,算……算了算了。”
这位连话都说不清的小屁孩,就是一将灭一国的侯君集的孙子。
李明恨铁不成钢地俯视着他,大义凛然道:
“侯宝琳,你大父西行千里为大唐拼杀,你却被房遗则这厮欺负。你能忍,我作为大唐天子之子,我不能忍!”
侯宝琳呆滞的目光闪了闪。
房遗则撇撇嘴。
惹李家的胆子没有,但惹侯家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他嫌弃地用丝绢擦衣袖,朝小宝琳瞪一眼,恐吓道:
“你再把鼻涕甩我身上,信不信我让家父一封奏疏,把乃翁打入天牢!”
“呜……”侯宝琳顿时眼泪汪汪。
“哦~我懂了。”李明上前一步,故意高声道:
“原来在房家眼里,武将都是用完即弃的工具人。”
小学里大半是开国功勋武将的子嗣。被李明这么一番上纲上线,房遗则立刻感到周遭小伙伴们的视线沉重起来。
“我不是我没有……”
他有些慌了,下意识推了推贴上来的李明。
殊不知,李明嘴角微微一勾。
接着,这位皇十四子以夸张的姿势摔下案台,扑通趴在地上。
全场一片安静。
侯宝琳拖着鼻涕,嗷地一声抱住李明:
“明哥!”
其他孩子也怒了,立刻围住房遗则推搡起来。
“你敢伤明哥?”
李明年纪虽小,却在这些官n代中颇有威望。
带头大哥被房遗则伤了,这能忍?
“我我我……”碰瓷这门艺术对房遗则来说太超前了,他百口莫辩。
“揍他!”
孩子们对房遗则重拳出击。
你们别打啦,这样打是摇不来家长的……李明躺在地上吃瓜,一边嫌弃地用胳膊肘顶开侯宝琳的鼻涕脸。
宁做鸡首不为牛后,古人诚不我欺。
李明最不受父皇宠爱,所以是诸皇子中唯一在小学就读的——
其他皇子皇女则在东宫或王府中,享受n对1精英教育,不屑于和勋贵子弟吃大锅饭。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反而让李明成了小学里的VIP中P。
而他也不摆架子,成天纠集小伙伴上街瞎混,钻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身份尊贵却很亲和,而且还讲义气,这样的带头大哥谁不喜欢呢?
他就这样成了小学的一方诸侯。
而文臣武将的乖宝宝们,也被他带歪,越来越朝熊孩子的方向发展。
就在小学生们其乐融融的时候,讲台传来教鞭折断的咔嚓声。
课堂终于安静下来。
“老夫……还在上课!”
教书先生孔颖达声音颤抖。
这位当过教育部长(国子祭酒)、修过《隋史》的大儒,此时深深地怀疑自己的能力。
老夫错过了什么?
明明在教诗,怎么就变成大乱斗了??
是哪个混小子在煽风点火???
“李明……”孔颖达呼吸粗重,尽量耐下性子:
“为师教导过你们,做人要以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为镜,每天对照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明白道理,行事不会有过错。
“你……做到了吗?”
李明推开嗷嗷嚎丧的侯宝琳,咕噜站起来,叉着腰厚颜无耻地说:
“做到了!子曾经曰过,三十而立,有三十个兄弟就该立威了。学生的好兄弟何止三十,此时不立棍,怕有悖先圣教诲。”
孔颖达如遭雷击,一手捂着心口,一手指着理不直气也壮的某人,一时说不出话。
僵立许久,他像是想通了什么,露出超脱的表情,拂袖而去。
安静的课堂又闹腾起来。
“先生该不会又告状去了吧?”
“咱为明哥仗义执言,怕什么?大不了回家挨顿揍呗。”
“老腐儒整天告发,委实讨厌。”
“腐乳?哪儿有腐乳?”
“唉哟……唉哟……别打了别打了,明哥我错了……”
李明对周围的聒噪充耳不闻,望着孔颖达奔赴皇宫的背影,摸着并不存在的胡须,眼睛闪过和年龄不相符的狡黠。
他并不是最初的那个李明。
他来自现代,是个基层公务员。
加班赶报告时突然眼前一黑,再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初唐,成了李世民最小的孩子,皇十四子李明。
穿越以来,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当务之急:
必须,尽快,被贬为庶人。
第2章 这就是我的逃跑路线
www.bok360.cc
李明不是历史系的,穿越前也没机会查百度百科,所以不知道李家这位老十四的历史结局怎么样。
不过作为考公上岸的做题家,他知道的文史常识比沙雕网友多一些。
根据推断,自己的结局应该不大好。
因为他是李世民所有孩子里,最不受待见的那个。
单看父皇取的名字就透着一股敷衍。
“李明”,呵,怎么不干脆叫李四呢?
再看看人太子殿下,“李承乾”,多响亮多大气,一听就是人中龙凤,将来要继承大统的。
而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在唐宫中的境遇是很凶险的。
众所周知,李唐皇室的家庭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
父辞子笑、夫妻核睦、兄终弟寄、姐妹有碍。
举个栗子,李世民驾崩后,长孙无忌和武则天对剩下的皇子们进行了几轮清洗。
就李明这爹不疼妈不爱的状态,挺过这波男女混双基本不太可能。
他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
因为历史上的李明,就是在地方上当军政一把手的时候,被武则天一封秘诏逼自杀的。
怎么,你不服气?还想以一州之力,对抗整个中央不成?
这就是皇子的宿命,天生就要被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
不能上太极殿,就得下阎王殿,十分刺激。
李明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在这刺激战场中吃到鸡。
古人只是科技不发达,又不是弱智。
自己就一基层公务员,被科长半夜@加班也只能乖乖回复“收到”的小把式。
和贞观朝这群尸山血海里滚出来、在几千年历史中坐三望二的猛男天团,比试政治手腕?
梦里啥都有。
不过重活一遭,李明也不打算被人当鸡吃了。
他要绝地求生。
既然做皇族很危险,那——
我不做皇族了,世民!
他要触怒父皇,让自己被贬为庶人,远离宫廷政治旋涡。
说起来困难,其实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
因为英明神武的陛下并不是无情的政治机器。
相反,李世民的感情非常充沛,在史书里哭的次数比林黛玉都多。
所以不能太作死,否则惹父皇怒从心头起,容易少走几十年弯路。
但又不能不够作死,万一父皇念及旧情,只是赶出宫去,却又不开除宗籍,留个一官半职,那就前功尽弃了。
归隐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归隐。
等到李治一朝,迟早被武则天那个疯批娘们儿挖出来。
因此,李明必须把握好平衡,在圣上的底线上疯狂试探。
综合考虑,他决定当个熊孩子。
不但自己熊,还要拉着权贵子弟们一起熊。
熊而已,又不是造反,不至于被砍了重练。
但子女教育和心腹大臣又是李世民的两根麻筋,而李明无疑在用这两根麻筋弹奏一曲东风破——
自家乖宝宝被皇子祸祸,铮臣们还不得逮着陛下一顿喷啊。
这机会还是李世民自己给的。
要不是他一脚把李明踹进了小学,这条披着羊皮的狼也没法摧残祖国的花朵。
既能惹父皇暴怒,又没有生命之虞。
完美。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个被贬为平民的最速邪道通关法。
那就是随机挑选一位幸运小学生,一刀攮死。
只是这条捷径有个小缺憾,那就是容易让自己的人生也走上捷径——
这些熊孩子的阿翁阿爷,不是当朝宰相就是手握重兵。
万一真伤了哪家的犊子,出了皇宫,没人保得了他。
况且,作为一名牢记政治性、人民性的基层公仆,李明也下不去手辣手摧花。
“明……明哥。”侯宝琳吸着鼻涕,眼泪汪汪的,“先生去告你状了……”
大家揍完了房遗则,也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意识到明哥这次大概要遭重。
因为李明今天惹的老学究孔颖达可不一般。
先皇李渊时,文庙供奉的圣人是周公,是李世民请周公起开,把孔夫子扶正的。
为什么会这样,李世民的从龙心腹、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孔子三十二世孙、孔颖达老先生,您有什么头绪吗?
“傻孩子,得罪小人算什么。”李明笑抚宝琳的狗头,“当大哥的不为小弟出头,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碗鸡汤简直散发着神圣的光辉。
“明哥!”小学生们无不感激涕零,无语凝噎。
至于红薯是啥,那只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傻大黑粗的尉迟循毓立刻上疏:“都怪那个孔老头,成天打小报告!”
小学生之首长孙延抚摸着下巴,模仿他的阿翁长孙无忌,用平静的口吻说出不得了的事:
“明哥无需多虑。趁那老头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前,吾等擒之。”
“好啊好啊!”群臣附议。
“好个屁!”李明毫不犹豫地封驳了群臣清君侧的想法。
我只是想被赶出宫,不是想被赶出人间。
孔先生已经够可怜了,别再迫害孔先生了。
不一会,一位宦官快步走进院子,对书童小声通报,便俯着身子进入课堂。
“陛下有旨,请李明殿下上殿。”
孩子们一片哗然。
这次阵势非同一般,就算小宝琳也意识到事情大条了,被揍到躺床上一个月都摆不平的那种。
“诸君。”李明紧咬下唇,神情庄重地与群臣话别,“苟富贵勿相忘,后会有期!”
说完,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离开学堂,他终于没能忍住,松开了咬出牙印的下嘴唇,嘴角不受控制地翘起。
这样被郑重其事地叫过去挨批,还是头一遭。
李世民一定极为震怒。
好,很好,非常好。
离远离宫廷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虎奔高山,龙归大海。
爷不陪你们玩了!
…………
“嗐,窝囊!”尉迟循毓盘坐在榻上生闷气,粗黑的小身体一起一伏,就像耕完田的小黑牛似的。
“明哥说好明天带咱逛西市,我都备好干粮了,现在咋办?”
“还惦记着玩?明哥这回够呛。”
“万一陛下以后都不放明哥出来咋办啊?”
“唉,就该把那进谗言的老腐儒绑了!”
长孙延一边叹息一边摸着下巴,总结道:“明哥就是太心善。”
“是啊是啊!”群臣复议。
“都怪你!”尉迟循毓越想越气,对着房遗则就是一顿擂。
“唉唉,我错了我错了,别打脸……”房遗则哀嚎,“事到如今打死我也没用啊,大家该想想怎么搭救!”
道理是这个道理。
奈何虽大义在我,然诸君羽翼未丰,若要驱除奸佞、澄清君侧、匡扶殿下,还需从长计议。
人话就是,除了揍房遗则撒气,小学生们也没别的办法。
无人注意的角落,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
“吾有一计。”
小学生不搭理他,继续与房遗则痛陈利害。
“那个……我有办法救明哥!”
众人循声望去。
教室角落,躬身站着一位面貌清秀的孩子。
与各位贵胄相比,他穿着相对朴素,个子也不高,加上弓着背,显得整个人更矮小了。
这个自卑男孩是临颍男爵狄孝绪之孙、夔州都督府长史狄知逊之子。
狄知逊近年奉诏进京辅佐郑王,全家暂居长安,他也得以进小学就读。
客观来说,狄家不可谓不显赫。
但在人均三公九卿之后的小学,只能说,小狄的犬父还得再练练。
魏晋以来,天下以门第为重。
家世“贫寒”的插班生小狄和同学根本玩不到一块,久而久之变得畏手畏脚,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而同学们也自然而然把这闷葫芦忘了。
直到班里来了个奶胖的萌娃。
李明殿下和别人不一样,不看出身,一视同仁,毫不见外地把小狄从自闭的角落揪出来一块浪。
毕竟李明也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家境贫寒”。
小狄嘴上不说,心里已经认定了这个比自己还小好几岁的“大哥”。
如今大哥有难,岂能坐视。
“狄仁杰?”尉迟循毓丢开房遗则,一个箭步便站到了小狄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瓮声问道:
“你有什么办法?”
面对小山似的门神尉迟恭之后,狄仁杰咽了口水,但还是畏畏缩缩地卖了个关子:
“明哥说过,为了兄弟,可以在自己的肋胁插上两刀。我能做到,不知诸位……”
尉迟循毓顿时目眦欲裂:
“你看不起我们?!”
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
www.bok360.cc
两仪殿。
两边是一言不发、不知喜怒的群臣,正中是高踞龙榻、面色铁青的皇帝。
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开国猛男天团。
面对一群高官领导,科员李明心里还是难免紧张。
但事关小命,豁出去了!
他脆生生喊:
“阿爷!”
憨态可掬的傻样逗得长孙无忌差点没绷住,赶紧摸下巴掩饰。
李世民的语气难掩失望。
“朕跟你们说过多少遍,入朝的时候要称陛下!跪下!”
李明傻愣愣地站在大殿中央,左看看右看看,发出灵魂一问:
“可其他臣子都能坐,为什么我得跪着?”
大臣们身体微微颤抖,竭力控制表情别笑出来。
李世民是个暴脾气,他顿时涨红了脸,气得用力拍卧榻的扶手:
“因为你有错!你不但咆哮课堂,还篡改圣人语录!不敬,不智,不孝!”
孔颖达立刻从座位起身,把李明护在身后:
“是老臣教导失方,罪在老臣,还望陛下勿迁怒于殿下。”
李世民掩面长叹:
“冲远公糊涂啊。李明,老师如此袒护你,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李明静静地看着他俩表演,知道李世民在给他台阶下。
只要肯跪下磕个头认个错,再洒几滴悔恨的泪水,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但他偏不,他偏要一熊到底。
冲远公对不住了……李明在心里默默道歉,便大吼一声,扑向孔颖达。
“原来是你在挑拨我和阿爷!”
老臣李百药想拽住李明,被一脚踹翻。老臣魏征用身体护住孔颖达,衣摆都被扯断了。
其他人不敢硬上,生怕伤了龙种,只能在一边干着急,殿上顿时乱作一团。
靠得最近的尚书省右仆射萧瑀,不动声色地退到后面,还不忘揶揄素来不和的上司:
“房尚书,这就是你让陛下封赏的贤王?”
房玄龄面无表情,仿佛闹剧与自己无关。
李明一边拳打南山敬老院,一边口吐芬芳:
“韩非子曰过,关系疏远者不能离间关系亲密的人。就因为世上有你这样的儒生打小报告,父子间才没有了最基本的信任!”
孔颖达面如死灰,任由这小霸王胡作非为,嘴里喃喃:
“一切皆老夫之过,老夫之过……”
最后还是长孙无忌站了出来。
“李明殿下,你太无法无天了!”
凭借文德皇后的亲弟弟、诸皇子礼法上的舅舅这层关系,他强硬地抱住李明。
没想到,这小东西成天游街窜巷,身法像小泥鳅似的,嗖一下滑了过去。
“放肆!”
龙榻上,一声暴喝。
两仪殿终于安静下来。
李世民拍案而起,咬牙切齿地指着李明:
“我……我废了你!”
李明的心跳陡然加快。
难道,穿越以来的夙愿……就在今朝?
狼狈不堪的群臣闻言,立刻齐声反对:
“陛下三思!”
这倒不是大家有多喜欢这个混世小魔头。
而是如果陛下随意贬废亲儿子,不知会被后世的史官怎么编排。
废可以,得走流程。
李世民气得浑身颤抖,站了一会,忽然转身朝北,扑通跪了下去。
那是宗庙的方向。
诸臣一怔,顿时跪拜叩头不止。
李世民微微闭眼,酝酿了一会情绪。
再睁眼,已是涕泗横流。
“朕继位以来,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吃饭,每天勤于政务,自问无愧于社稷百姓。
“可为何上天如此惩罚朕,诞下如此不肖的子嗣!”
群臣配合地抹起眼泪。
李世民捶胸顿足地进行了一番前戏,缓缓道:
“今日召集诸位,本就是讨论李明的封赏事宜。关于他的处置,朕已有决定。”
从“封赏”到“处置”,传达的意思很明确了。
李明全程旁观这出“挥泪斩马谡”的戏码,已是满头冷汗。
他并不是真的熊孩子,他的内心是遭受社会多年毒打的成年人,自然知道这伙千年的老狐狸都在演——
皇帝扮演不得不大义灭亲的慈父,臣下扮演为陛下分忧的忠臣。
可我分不清,真的分不清啊!
每个人都情真意切,秒杀现在的一票小鲜肉。
如果自己不出宫,继续和这群影帝同台竞技,恐怕活不了几章。
所以,必须远离这是非之地!
穿越以来,他一直埋头攒钱,为出宫后的生活做准备。
虽然不受宠,但毕竟是皇帝亲儿子,每月的例钱、逢年过节的赏赐是不少的。
指甲缝里漏出的些许皇恩,足够吃三代。
他李明就算隐姓埋名,也不失为富家翁。
妻妾成群、无忧无虑,人身和财富双自由的好日子就在眼前!
不比在这规矩森严的宫中担惊受怕强?!
李明振作精神,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着皇帝陛下打开金口。
“朕决定……”
“陛下……啊?!”宦官上殿禀报,发现君臣都跪着,恨不得把眼睛戳瞎。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双目如剑。
“什么事?”
不长眼的阉人感受到了脖颈的凉意,顿时抖如筛糠,哆哆嗦嗦地说:
“陛陛陛下,有有有人举报孔孔孔颖达谋反。”
什么?!
消息过于炸裂,群臣甚至忘了哭,一个个陷入沉思。
谁这么蠢,挑谁不好,偏偏挑孔颖达?
太子造反的理由都比这老学究充分啊。
李世民言简意赅:
“滚!”
一直置身事外的房玄龄却上奏:
“陛下,事出反常必有妖……”
说着,眼睛瞥向懵逼的李明。
“嗯……”李世民虽然是暴脾气,但气头来得快去得也快,听得进劝。
他沉吟片刻,视线掠过生无可恋的孔颖达,落在李明身上。
逆子小手一摊:我也不道啊。
李世民直接无视,低沉道:
“谁敢诽谤朕的肱股之臣,让他现在就上殿,当场对峙!”
上殿的是一群学童,为首的两个孩子,一位抬头挺胸、器宇轩昂,另一位低着头,显得拘谨畏缩。
孩子?状告谋反?
群臣疑惑不解,仔细看去,表情顿时古怪起来。
我去,那不是咱家的臭儿子/乖孙子么?!
房玄龄半眯着眼,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发现里面混着个显眼的家伙,鼻青脸肿,挺面熟。
不对,不仅仅是面熟……
“房遗则?!”
吃瓜吃到自家的犬子,他一下子就无法维持超然的态度,不禁惊呼出声:
“是房遗则吧?你的脸是怎么回事?!”
“阿爷,我……没被人打,是自己摔的……”房遗则双手捂脸。
长孙无忌一眼就看见了队伍最前面的嫡孙,嘴角一抽,向不孝孙低喝道:
“长孙延!你怎么不读书,跟着他们瞎胡闹作甚?!”
长孙延一下子就心虚了,放慢脚步躲在狄仁杰后面,硬是装没听见。
小黑炭尉迟循毓伸长了脖子,左看右看。
很好,没有看见大黑炭尉迟恭,看来这次是文臣的小朝会,不用担心回去挨揍了。
悬着的心一放下,他便发现了更多细节。
比如群臣都挂着泪,比如皇帝也挂着泪,比如孔颖达先生正被李明揪着胡子……
啊这……
小尉迟小小的脑袋生出了大大的问号。
发生了什么?
明哥在干什么?
他把满朝文武都打哭了?
甚至把皇帝陛下也打哭了?
为了兄弟出头,明哥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震惊的熊孩子之中,最震惊的当属狄仁杰。
他觉得自己好像低估了李明的搞事能力,把大家卷进了不得了的政治事件之中。
不过来都来了,硬着头皮也得接着演下去。
李世民的面色越发不善。
一个熊孩子还没解决,特么又来了一群。
把两仪殿当成什么地方了?
他没好气地问:
“黄口小儿,就是你们诬告自己的老师?”
轻轻的一句话,勋贵之后竟无一人敢开口。
倒是那位一直俯着身子、似是自卑的孩子,不紧不慢地跪下,朗声答道:
“老师教导过我们,‘内外有别’。君父是天下所有人的父亲,即便是老师,若有背叛君父的行为,我等也应像维护父亲一样,与老师不共戴天。”
“哦?”
李世民眉毛一翘,稳稳地坐回龙榻,饶有兴味地摸着两撇胡子。
“细说。”
https://www.bok360.cc/book/189243495113461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