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纣王捡到封神演义,但黑神话
纸笔丹青 著
类别:武侠仙侠 状态:连载中 总点击:100 总字数:397452
纣王七年,春二月,袁福通等北海七十二路诸侯造反,太师闻仲奉敕征北。 纣王却在送闻太师出征之后,意外捡到了一本《封神演义》——只是看完目录,心中便起惊涛。 等看完全书,仿佛已置身于骇浪之中。如果书中所写都是真的,那么孤当真是个宠信妖魅,残害忠良,逼反大将,使得天下生灵涂炭的无道暴君? 大商竟然亡于孤之手,被西岐小儿取代?孤堂堂人王,死后竟然还被人羞辱,上了封神榜受天庭驱策? 想要印证此书真假,首先...还是要从女娲宫进香开始。......人间生灵不信神佛怎么办? 当然是降下灾难,然后再由神佛出面平息,这样就能收割香火信仰。可人间的人王也不信神佛,华夏气运所在,神佛也不能轻举妄动,又当如何? 简单,让人间没了人王,成了天子,此事便成。那谁来破人王气运呢? 当然是人族圣母女娲娘娘...旁人谁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因果呢?......幼苗需要呵护,作者还有精品完本老书《法海穿越唐三藏》,高定一万八,兄弟们可以先宰一下~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28619285577728.html
第1章 捡到一本《封神演义》
www.bok360.cc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袁福通等北海七十二路诸侯造反。
太师闻仲奉敕征北,纣王殷受亲送太师出征。
出朝歌前,老太师忽心中一动,掐指来算,片刻后才向纣王说道:“北海事大,老臣此去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数年,大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朝政平和,万民乐业...出征之日,本不该说此等言语,但此言只讲与大王听,但有风云,可以此令传讯老臣。”
老太师将一块儿令符交到了纣王的手中。
老太师乃是三朝老臣,更是先王托孤重臣,纣王可以说是他一手带大...此去北海,竟觉心神不宁,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免不了要叮嘱一番。
纣王对于老太师也十分恭敬,老太师的教诲他当然不敢怠慢,只是他也不会妄自菲薄,“太师,孤是您亲自教导,朝中文臣如雨,猛将如云...如今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反了区区北海袁福通,能成什么气候?若非太师不允,孤都想要御驾亲征此獠...
“酒来!”纣王扬声。
便有内侍端着托盘上前。
纣王取酒敬闻太师,“太师兵锋所至,宵小授首,凯旋!”
“凯旋!凯旋!凯旋!”
一时间响鼓擂动,军威震天,此乃人王气象。
送了太师出征,纣王率领文武返回宫中,稍作训示,便散了朝。
朝中文武对于闻太师出征,皆不认为会出现什么意外,一些个反贼而已,太师出马还不是手到擒来?
如今天下太平,大王贤明,后宫德淑,臣子忠贞,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百姓安居,万民乐业...当然是盛世之相。
且说纣王回到寝宫,与中宫元配王后姜氏少饮几杯之后,便相拥就寝。
翌日。
纣王醒来,娘娘已经不在床榻之上,已然是先起了。
姜王后乃是东伯侯之女,乃名门之后,且执掌后宫中的三宫六院...纣王的前朝今日虽然休沐,但这后宫诸事,娘娘可不敢怠慢。
姜王后为人贤良,深受臣民爱戴,再加上同纣王之间感情深厚,还生有殷郊殷洪二子,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也无可撼动。
娘娘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纣王也不多过问,洗漱穿戴整齐之后,便着人唤黄飞虎演武场候命...君臣二人在活动了一番筋骨之后,依然不觉着过瘾,便干脆纵马出了朝歌城,直奔郊外密林狩猎。
闻太师不在,谁能管得了他们两个?
“大王,若是让太师知道,他前一天出征,您后一天就唤臣来打猎,恐怕...”
咻——!
黄飞虎见纣王被自己言语吸引,又恰巧眼角余光瞥见一只花鹿,竟是直接弯弓搭箭,弓弦震动间,那花鹿的脖颈便被射穿,他口中不免炫耀:“看来是臣先开了张。”
“好你个黄飞虎,看似方正浓眉,实则全是心眼,看孤的!”
纣王也不生气,反而是起了较量心思,一样挽弓,却是同时搭上了三支箭,三箭齐发,分别中了一只狡兔,一只锦鸡与一只野狐狸。
那兔子与锦鸡当场就死了,唯独那狐狸...明明被射穿了胸膛,但却在原地打了个滚,却留下一只断尾,逃之夭夭。
竟还是一只妖狐。
“好箭法。”黄飞虎一旁捧场,催动胯下宝马将猎物取来,挂在一侧,“可惜今日未曾骑臣那牛儿出来,不然定能拿住那妖狐...却不知是何处的狐妖,竟然敢到朝歌城外放肆。”
“许是个乡野小妖,但凡有点见识,恐也早早逃了去,岂敢在暗中窥视?”纣王笑道:“只是打些鸡兔未免太不爽利,许久未到此地,想必这林中的虎熊也恢复了些元气...不如你我二人比试一番,看谁猎得的猎物大,如何?”
“敢不从命!”
黄飞虎自幼与纣王一同长大,皆是授了闻太师教导,类似的比试不知凡几...二人也不下什么赌注,就是一句口头上的意气,此刻也是摩拳擦掌。
这一处林郊,本就是朝歌围的猎场,飞禽走兽是应有尽有,其中不乏凶猛之物...可今日遇上了这两位君臣,那可真是惊做鸟兽散。
且说纣王摸入一山洞,赤手空拳将一只巨熊打断了气,正扛着猎物往回走的时候,却忽觉脚下一顿,似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
视线落在脚边,却发现一件不同寻常之物。
浅蓝色的表面上,隐隐有四个鎏金大字,只是洞中灯光昏暗,纣王看的并不真切。
脚下一挑,伸手一探,便将此物操在了手中...而在入手的一瞬间,纣王仿佛福至心灵一般,竟莫名得知了此物唤作“书”。
“书?”
纣王快步走出了山洞,借光再看...书封上的四个大字,并非商朝文字,但映入纣王双目中时,他却自然而然的通晓其意——封神演义。
而在“封神演义”下面,还有几个小字,曰:明·许仲琳著。
“许仲琳?这是何方神圣?”纣王心中思索,“莫非是个炼气士,这是他的法器?”
也是见猎心喜,纣王翻开第一页,又是一些自己不认识,但目光所至,便能通晓其意的文字。
“目录。”
“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这是在写孤?”
纣王姓子,名受,继位之后名传天下,百姓都称呼他为“纣”,传到他的耳中时,他也认同这个称呼...只是现在来不及细想,因为他看到了下一条——
第二回,冀州侯苏护反商?”
纣王的语气忍不住上扬,同时眉头紧锁...他快速浏览了一下首页目录所载,除了“纣王”与“苏护”之外,还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存在。
如“费仲计废姜皇后”,“方弼方相反朝歌”,“商容九间殿死节”,“羑里城囚西伯侯”,“妲己设计害比干”,“周纪激反武成王”,“张桂芳奉诏西征”,“闻太师兵伐西岐”,“绝龙岭闻仲归天”...
尤其是看到“绝龙岭闻仲归天”这几个大字的时候,纣王忽睁圆了双目。
最后一路扫视到了“摘星楼纣王自焚”,“武王封列国诸侯”,更是下意识就要将此“书”撕碎。
呼——
片刻之后,纣王长舒一口气,算是勉强平复了胸中之气,心中冷哼:“孤倒要看看,究竟什么妖魔在装神弄鬼。”
纣王暂且将熊放下,坐在熊背之上,翻开了《封神演义》第一回。
开篇就是古风一首——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
日纵妹喜荒酒色,成汤造亳洗腥膻。
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苏全。
三十一世传殷纣,商家脉络如断弦...”
这谒语到此,纣王都能看明白,说的是盘古开天,混沌两分,太极两仪四象因此而定,而后又言天地人三才格位,人族诸位先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以及少昊等五帝治世,大禹治水后立夏朝四百年,夏桀无道,被自己的先祖成汤推翻,建立了大商,一直传到自己这里...准确的说是十七世三十一代君王。
其中开国君主成汤的嫡长子太丁,因先成汤而亡,故而虽是太子,但并没有继位,但其依然被作为一代君王受到殷人周祭。
一句“商家脉络如断弦...”,似乎揭示了商王朝的结局,纣王快速将此谒语看完...面色一片阴沉,久久不能言语。
虽然此书全文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但从后半部分的谒语中,也能预见到一些内容。
“紊乱朝纲绝伦纪,杀妻诛子信谗言”等言,不正是在说自己荒淫无道,暴虐无常?
后又说“牧马华山示偃武,开我周家八百年”,恐怕是说这大商朝,最终要落入周家之手...而谒语之中有几个关键词,正在纣王心中若隐若现“西伯”“子牙”“武王”...
谒语毕竟短小,纣王虽然看在了眼中,但还不足以让人信服。
谒语之后,乃曰成汤:
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姓子氏。初,帝喾次妃简狄祈于高禖,有玄鸟之祥,遂生契。契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传十三世生太乙,是为成汤。
又说成汤如何推翻夏桀,建立大商。其后列了帝王世系,一直到了自己这里——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纣王看过之后,暗暗点头,这些记录倒还算真切,同朝廷记载一般无二...不过这些事情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在民间也流传甚广。
只是自己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并不是因为自己天生神力,能够托梁换柱...而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哥哥都不是嫡出,只是当年太子之位空悬已久,正遇上了这样一个时机,然后群臣进谏,先王便当场敲定了此事。
以上都没什么问题,但后一句——“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就又让纣王面色阴沉...然后他目光前移,在前文之中又发现了一句“伊尹乃相汤伐桀,放桀于南巢。诸侯大会,汤退而就诸侯之位,诸侯皆推汤为天子,于是汤始即位,都于亳...”
天子?
孤乃人王也!
PS:在这里最后解释一下,纣王的“纣”不是周给上的,他登基之后,就天下谓之纣了,《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关于这个问题我这个扑街后面就不一一回复了。
第2章 难道真是天亡大商?
www.bok360.cc
看到这里,纣王对此《封神演义》愈发狐疑...这许仲琳恐也不是什么正经炼气士,否则岂敢将人王言之为天子?
可就在此时,纣王的目光骤然一凝——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这岂非正是昨日之事?
嘶——
纣王正觉莫名心悸,忽听远处传来黄飞虎高声:“大王,可叫臣好寻,怎停坐于此地?”
见是黄飞虎跨步而来,纣王下意识将手中“书”收入怀中,然后一脚将巨熊挑起来,往肩膀上一扛,就往黄飞虎那边儿去,同时扬声回应,“此熊凶狠,孤颇费了些拳脚才将其降服...不知武成王可有收获?”
“这林中百兽,似成了精一般,端是狡猾,臣只猎了一只野猪...远比不得大王之威。”
“哈哈哈——”纣王放声而笑,“此前听黄妃提起,言说弟妹有孕待产...此熊,还有孤今日的猎物,你都带回去,给她好好补补身子。”
说着就把巨熊丢给了黄飞虎,黄飞虎伸手一抄,便将巨熊扛在肩上,也不跟纣王客气,笑道:“臣替内子谢过大王。”
虽然从“目录”上看到了黄飞虎反商的字眼,但还不至于让纣王就此失态...若论朝中心腹,武成王黄飞虎还要排在闻太师之上,且不说黄家七代忠良,只凭黄飞虎从小与自己一同长大,为大商立下大小战功三十余起...纣王还真想不出他为什么要造反。
这其中必有缘由。
况且这《封神演义》是否可信,还有待商榷...否则怎偏偏让自己遇见?
纣王心中告诫自己一定要谨慎,莫非中了阴谋算计。
君臣二人返回朝歌城,各自归家。
不说黄飞虎回家之后,将猎物分赐众家将,只说纣王回到宫中,竟连中宫姜王后与西宫、馨庆宫两位娘娘都不见,独自去了偏殿,屏退了左右,还吩咐没他准允谁也不许搅扰...
确认四下清净之后,纣王将《封神演义》掏出,开始细细观瞧。
先是有宰相商容言曰三月十五乃女娲娘娘诞辰,要请自己驾临女娲宫降香...却不料自己入了殿中,见到女娲娘娘圣象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还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正是因为这一首“淫诗”,触怒了女娲娘娘,要来朝歌给自己一个报应...但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前来拜见自己,被他二人顶上的红光挡住云路,这才望见大商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只好暂且作罢。
而后女娲娘娘返回行宫,以招妖旛唤来天下群妖听用,最后只留下了轩辕坟三妖,让她们隐其妖形,伺机托身宫院,惑乱自己的心智,来助武王伐纣。
“可笑!”
纣王愤然将书掷于一旁,心说:“孤万乘之尊,坐拥天下,且不说后宫三位娘娘皆是人间绝色,且德性贤淑...孤当真会见女娲娘娘的塑像而迷魂失智?”
纣王也不是没见过宫殿之中供奉的泥塑...这些泥塑做妖魔之相或许惟妙惟肖,可若说见其相貌,就能让他神魂颠倒,从此朝暮思想,寒暑尽忘,寝食俱废...
孤还真想去女娲宫一探究竟了。
看完第一回,纣王只当此书记载全是那妖人许仲琳胡编乱造。
本想要此妖书焚之,但又忍不住想要看看后续内容,便神情略带嫌弃抽回来,翻开了第二回。
此书中文字颇多。
纣王花费了一夜,也不过才堪堪将第三十回周纪激反武成王看完。
嘭!
本就一片狼藉的偏殿,又添上了一张被掀翻了桌子。
纣王现在火气很大。
从第四回,看到苏护的女儿妲己,被那九尾妖狐俯身来到朝歌之后,纣王的心绪就始终未曾平静下来。
摔凳子,踢桌子,把烛台,香炉砸破了门窗...惊得在偏殿外伺候的内侍上下不安。
杜元铣、梅伯、商容、比干等重臣皆惨死,姜王后也遭毒计陷害气绝身亡,还逼反了两个儿子...每当看到此等桥段的时候,纣王都忍不住破口大骂。
如今又瞧见黄飞虎的夫人贾氏与西宫黄妃,因“自己”荒唐先后坠亡...纣王恨不得自己往脸上揍上两拳。
黄飞虎能忍到现在才反,已经足够忠心了。
这都干的什么混账事儿?
但看过之后冷静下来,纣王心中又是好一阵的后怕...因为他怕自己日后当真也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知不觉间...纣王竟把自己带入了进去。
九尾妖狐!
纣王暗自思忖,一来是此妖在宫中兴风作浪,二来是书中纣王鬼迷心窍...难道真是天亡我大商?
自孤继位之后,也是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大商之兴旺,天下有目共睹。
难道冥冥之中,当真会有定数?
纣王虽是人王,但毕竟只是凡人,于此仙神之道并无涉猎。
正此时,他耳边响起老太师出征时所言——“但有风云,可以此令传讯老臣”。
纣王摸出老太师送与自己的灵符,想要将老太师召回...但转念一想,此书来历不明,其中所言真假尚未可知,若因此大动干戈...
思索之间,已然是天光放亮。
这一夜,他这偏殿内的动静可不算小,说是不让人打扰,但还是惊动了三位娘娘...虽然纣王下令让她们三个各回宫殿休息,但她们怎么可能放心得下,便也都在隔壁偏殿等候,纣王在偏殿之中灯火通宵,三位娘娘自然也是一夜未眠。
此刻听到偏殿开门的声音,三位娘娘也急忙出门,正中央的姜王后迎着纣王就上去关切,“大王,您这是...”
她话还未说完,便在对视之间发觉大王看向自己的神情有些异样,只是大王调整极快,不等自己反应,便听大王说道:“被许些小事所扰,心中有些困惑而已...放心,孤已无碍。”
毕竟是多年夫妻,姜王后知道大王心中怕是藏了些事情,眼下偏殿外人多耳杂,即便都是宫中老人...姜王后也没有再多问。
她走到纣王身侧,轻声道:“大王一夜未眠,臣妾已经吩咐膳房准备了些汤茶点心,大王洗漱过后,不妨用些。”
“娘娘贴心。”
纣王按住姜王后的手,心中颇暖。
纣王也只是看似轻松,其实他心中一直紧绷着...此文中多次提到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且还有昆仑山玉虚宫派遣门人下界,一是要度杀劫,二是辅佐西岐成事。
飞熊姜子牙,似乎正是其中关键人物。
此书还未曾看完,许多关窍纣王一时还不能了然于胸...不过纣王还是没忍住先翻到了“摘星楼纣王自焚”,想要看看此书中自己的结局。
当他看到自己众叛亲离,以至于在摘星楼自焚的时候,竟然还有一个唤作朱升的封宫官,愿意为自己殉葬...一时间也是五味杂陈。
只是这朱升...他竟有些对不上人,此前竟从没有在意过他。
又因为看到“摘星楼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状,将纣王埋在火中,一霎时化为灰烬,一灵已入封神台去了”,纣王又翻到“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想要看看自己死后被封了个什么神。
然后,他在就一个一个的翻找,终于在斗部群星之中,发现了自己的名号——天喜星:纣王天子。
简直可笑至极,纵然自己当真荒淫无度,丢了祖宗江山,但也不该受此屈辱。
孤乃人王,纵不比上古三皇五帝之威德,又岂能受天庭玉皇之驱策?
尤其是纣王之后“天子”二字,更是好似一把尖刀插在他的心上...天子天子,岂非成了上天之子,平白矮了一辈。
“封神榜”,虽然还没有看完全书,但纣王心中已有脉络,武王伐纣恐怕只是一个幌子,填补这封神榜上的神位,才是这一场所谓的“一千五百年杀劫”之缘由。
此一节,在“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开篇中有所提及。
言说: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
兹事体大,且此中记载真假难明,纣王对仙神之道又只是一知半解...
“此事恐怕仅凭孤一人之力,难以探查清楚。”
阐、截、人三教之说,纣王略知一二,毕竟截教的许多门人弟子就在大商入朝为官,闻太师正是截教嫡传...纣王虽然没有正式拜在闻太师门下,但他毕竟是闻太师手把手教出来的,这样说来...也算是半个截教弟子。
从这《封神演义》的章回目录上看,截教因为站在大商的这一边儿,最终也是惨败收场...或许,此事能与闻太师商议,也只能与闻太师商议。
“传令,就说朕身体不适,这些时日的朝会就先歇了。”
现在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此书看完,再做打算。
第3章 老夫才出朝歌几日,你就同黄飞虎去耍乐?
www.bok360.cc
花费了两天的时间,纣王终于将这一本《封神演义》通篇读完,不得不说...此书给他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
验证此书真假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等到三月十五去向女娲娘娘上香时,一切就足以明了。
或者...也不必等到三月十五,只是为了保险起见,也不能就这样毫无防备的去验证,此事...还是需要闻太师相助,如果这本《封神演义》保真,那么大商与截教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且闻太师生有神目,或可辨别此书真假。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有难事,只要想到还有闻太师在,那一切似乎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当他看到闻太师命丧绝龙岭的章回时,恨不得即刻发兵,平了西岐,再上终南山擒了云中子,让他感受一下什么是炮烙之刑。
而且纣王心中还有一个猜想,为什么自己登基七年都没有提过三月十五给女娲娘娘上香的事儿,偏偏闻太师才出征走了,商容老丞相就谏言让自己去女娲宫进香?
就算题诗是自己的本意,可如果当时闻太师也在,书中的“纣王”会在墙壁上提那一首淫诗么?
在看到书中屡屡提到的“成汤气数已尽”之类的话语,纣王非常怀疑...这一切的种种更像是被人刻意安排,否则哪有那么多的巧合。
所谓天数,或许只是结局已定的假托之言。
区区一个袁福通,即便纠集了七十二路诸侯,也不过是跳梁小丑,乌合之众...竟然能够拖住闻太师十数年之久,很难说这其中没有阴谋。
毕竟有闻太师在的朝堂,与没闻太师的朝堂,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闻太师征伐北海归来,发现朝堂混乱,政令不明,还提出了改良国政的十策,但还未竟全功,东海又发生叛乱...以至于“拆鹿台,废妲己,斩费仲尤浑”此三项搁置。
等闻太师征伐东海回来之后,又是反了武成王...紧接着便去征伐西岐,直至命丧绝龙岭。
可以说自纣王七年之后,闻太师就没怎么在朝堂之中久留过,否则书中大商之气象,也不会是这般模样。
纣王心中还有疑虑,即便是闻太师不在朝歌,自己也算是闻太师手把手教导出来的,当真就能做出这么多的荒唐事来么?
心乱如杂。
念及此处,纣王星夜纵马出了朝歌,大军行进的速度没有那么快,只是走了两三天,完全能追的上,况且纣王的马也并非凡品,与武成王黄飞虎的五色神牛一样,都是闻太师送的成人礼。
因为纣王称病,朝中文武几乎竟无人察觉...但瞒得过外庭,可瞒不住后宫,几位娘娘现在齐聚一堂,正在商议对策。
“早就看大王这些时日不太对劲,这可如何是好?怕是得先瞒着大臣们...否则要出大乱子。”杨妃面色略带焦急,她出身杨氏,还有个族兄杨任在朝中任上大夫。因是书香门第,杨妃的性情就要偏软一些。
黄娘娘是黄飞虎的妹妹,这可是将门虎女,这会儿就直接向姜王后请命,“姐姐,就让小妹去寻大王吧,快马加鞭,三日之内定把大王寻回。”
“不可,眼下后宫决不能乱,咱们要先稳住...一切如常就是。”姜王后乃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嫡女,正宫娘娘的气度在这一刻于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心中如何暂且不说,表面上的这一份冷静,还是要强出黄妃与杨妃许多。
其实也是纣王离开后宫的时候,专门向姜王后嘱咐过,他有要事要寻闻太师,他不在宫中的这些时日,希望姜王后可以稳住大局。
如果出现什么变故,文可问皇叔比干,武则寻武成王黄飞虎。
有此二人在,朝歌就乱不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哪怕是纣王自己出现什么意外,他们两个也足够扶植新君登基。
......
果不其然,纣王没用多久就追上了闻太师。
军帐之中闻太师正在打坐养神,耳边忽然就传来纣王坐骑的嘶鸣之声,他眉头一皱,张开神目就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正见军营不远处的一处半山腰上,纣王正牵着他的坐骑,向营帐方向远望。
大王怎么来了?
闻太师不敢大意,唤来弟子余庆与吉立,认真嘱咐了一番,然后掐了一个土遁法诀出了军营。
老太师神情不怒自威,其身形甚至比纣王还要魁梧一些,身穿红袍,顶生三目,黄脸长髯...此时在纣王身前显形也不言语,却把个纣王看得心中发麻。
“老师...”纣王这会儿就像是个犯了错的学生,也不把自己当君王了,神情稍显局促,自他登基之后...便再未曾唤过闻太师老师了。
闻太师见纣王神情异常,心中也觉怪异,便直言问道:“大王不在朝歌,怎私自出了宫。”
“老...”纣王还想要以学生自称,却见闻太师双目一凝,只好改口,“老太师有所不知,朕前些时日出城同武成王在城郊狩猎,遇见了一桩怪事。”
闻太师下意识就想要去摸打王鞭...老夫才出朝歌几日,你就同黄飞虎去耍乐?
“若非情急,孤绝不敢星夜来寻太师...”说着,纣王便将当日得到《封神演义》的情形向闻太师讲述了一遍。
封神演义?
闻太师心中一惊,他是截教嫡传,当然知道“封神”一事...只是此事多在三教弟子内部流传,怎会成书出现在京郊,还被大王所得?
“孤翻看其中内容,发现其中描述竟全是未来之事...其时之初始,正是太师出征讨伐袁福通之日...孤用两日三夜看完此本,其中内容可谓骇人听闻,便星夜纵马飞驰来寻太师。”
纣王没敢向闻太师提及其中内容,刚才闻太师没动打王鞭,是他没带着...但没带着不代表召唤不来。
“书在何处?”
“在此。”纣王摸了摸自己的胸怀,兹事体大,此书他贴身存放。
闻太师直接掐了法诀,一道阵法霎时便成,将二人笼罩其中,隔绝了外界的探查...截教以阵法闻名,闻太师作为截教嫡传,虽然没有专修此道,但耳濡目染之下,在阵法上的造诣也相当深厚。
闻太师在看到此书中文字的时候,与纣王有着同样的疑惑,这并非是大商的文字,也绝非是仙文神字...但若是仔细辨认,却能看出其形状与大商的文字有几分相似。
https://www.bok360.cc/book/1891928619285577728.html